

第一部分 考試說明
一、考試形式:閉卷、筆試,滿分為100分,考試時間為180分鐘。
二、考試題型:
1、名詞解釋;2、簡答題;3、論述題
三、參考書目:
1、 《發展經濟學》編寫組:《發展經濟學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9年8月
2、 馬春文等主編:《發展經濟學》(第三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0 年 4 月
3、 車維漢主編:《發展經濟學》,清華大學出版社,2006 年 2 月第 1 版
4、 張培剛主編:《發展經濟學教程》,經濟科學出版社,2007 年修訂版
5、 林樂芬編著:《發展經濟學》,南京大學出版社,2007 年 1 月第 1 版
6、 趙冬援:《發展經濟學》,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,2000 年 11 月
7、 于同申:《發展經濟學》,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,2000 年
第二部分 考試要點
1、發展經濟學導論
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、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、發展的本質與核心;熟悉發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、最新發展趨勢以及發展中國家的特征。
2、發展的目標與度量
工業化的含義和基本特征,國民收入核算體系,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標體系,
物質生活質量指數,人類發展指數;基尼系數、洛倫茲曲線,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的關系,“配第-克拉克定律”,霍夫曼定理。
3、經濟增長與發展相關理論
哈羅德-多馬經濟增長模型、索洛增長模型、新劍橋增長模型及新增長理論,
經濟增長階段理論,二元經濟理論,萊賓斯坦“最小臨界努力”理論,納爾遜“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論”,羅森斯坦-羅丹大推進理論,納克斯“貧困惡性循環”理論,平衡增長理論與不平衡增長理論,繆爾達爾“循環累積因果關系理論”,“發展極理論”,庫茲涅茨倒 U 型理論,增長與分配理論等;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理論。
4、經濟發展的限制因素與動力因素
經濟發展的限制因素及動力因素;人力資本作用與形成途徑,教育投資的成本-收益分析法,人口紅利說,教育深化,知識失業,智力外流,人口政策,人力資本形成的戰略選擇;資本形成的來源及影響因素,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抑制與金融深化;資源、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,資源詛咒與環境退化問題,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利用,可持續發展觀與科學發展觀;技術進步類型,技術擴散的溢出效應,技術轉移的方式與作用,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選擇。
5、二元經濟發展理論
二元結構的基本含義及特點,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表現形式,農業剩余勞動力的
轉移方式,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效應;工業化進程中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,城市化的動因與機制;劉易斯二元經濟發展理論模式與拉尼斯—費景漢二元經濟發展模式的基本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;托達羅人口鄉城流動模型的內容;二元結構理論與中國的經濟發展。
6、發展中國家(含中國)經濟發展的經驗、問題與戰略(政策)
平衡增長和不平衡增長戰略、.區域經濟的平衡增長與不平衡增長——地區發展優先順序;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與教訓;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,未來中國發展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與政策。